当前位置:首页 > 专题 > 网民看日照

感知日照丨谨防“拆拆拆”背后的个人信息“扫码陷阱”

来源:屋楼春晓 发布时间:2025-01-22 09:25:15

临近春节,不少人都开启了“买买买”模式,在快递停运、商家放假前抢购一波新年物资。拆快递的过程也让不少人享受其中,对物品的期待值在打开包裹的这一刻达到了顶峰。但快递开出的不一定只是快乐,还可能是烦恼。

      近期,不少人在网络上分享自己收到了未曾买过的包裹,打开竟是各大电商平台的回馈活动感谢信,声称只要扫码就可免费领取礼物并配送到家。不少人信以为真,最后发现只是骗局一场。

图片

      为什么包裹上的个人信息如此准确,防不胜防的骗局中,个人信息安全的“保险箱”到底在哪里?

     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,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也受到了极大威胁。近年来,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,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感。在数字经济时代里,没有一个人能做到置身事外。基于这一情况,国家先后颁布了多部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,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边界,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、筑牢信息安全防线提供了坚实的法治支撑。

图片

      近年来,有关部门持续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、邮政快递领域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检查等行动,在监管治理层面向个人信息收集、倒卖行为施压,守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。

      在如此高压态势下,信息安全问题仍时有发生。守好个人信息安全的“保险箱”,我们能做的努力还有哪些?

      有关部门要持续加大整治力度,坚决守住个人信息安全红线。个人信息安全事件为何屡禁不止?其中包含多方面原因,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伪装下,个人信息违法行为的隐蔽性极强。认证标准的不统一,让侵权行为的主体责任认定困难重重,极大地影响了监管效率。在下一步的监管整治行动中,要增强技术水平,做好违规获取个人信息的溯源、监管等工作。同时,要提高个人信息违法成本,让侵权者望而却步。

图片

       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,做自己的守护者。个人信息的出发点在公民个人,想要为个人信息加把锁,最重要的还是严把“出口”关。要提升自我防范意识,学会抵制诱惑,不要贪图便宜、不要相信“天上掉馅饼”。对侵权行为勇敢说不,在日常生活中对涉及个人信息的事情多一分留心,妥善保管好个人账户及密码等关键信息,看到中奖、广告信息要注意核实其真实性。在察觉到不法行为时及时维权,向相关权威部门寻求帮助,必要时及时报警,切实维护自身权益。同时,社会也要加大对个人信息保护知识的宣传力度,提升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认知水平,更好地帮助公民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。

      行业内部应加强自律,为个人信息安全的铜墙铁壁出一份力。企业作为个人信息的“中间商”,其自律是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关键。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随意收集、过度使用个人信息的不法行为,成为个人信息安全事件滋生的温床。个人信息安全的守护是一个社会性问题,企业应积极发挥主体责任,明确自身定位,坚决守住个人信息安全红线,做靠得住的“中间商”。

图片

      让社会各方携起手来,共同构建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社会共治体系,让群众更好地规避风险,享受信息时代带来的福利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。(二毛)(图片选自网络)

编辑:王晓菡
编审 :徐蕾
责编:刘佳秀